降魔篇是经典还是垃圾?周星驰只能做天才演员还是可以成为出色的导演?

太平洋在线下载手机版 180 0

  摘要:题目是放屁,这其实是一个有感而发的,骑墙伪粉丝的中庸之论

  正文:

  今天看了柴静的周星驰专访(文字版),又看到了《看见》主编补充的“矛盾周星驰”的文章。然后心就静不下来了,在办公室徘徊了好久,终于还是放下工作,想写点什么。

  从降魔篇出来,关于降魔篇的争论就不断,前两天我还在天涯的一个解读降魔篇的帖子里小小的参与了一下讨论,基本上立刻被混在回复的浪花中,被彻底无视了。估计是我的立场比较中立,成了骑墙派,故此两边不讨好。

  首先要道个歉,降魔篇我没能到影院去看(因为家中有了小宝宝的缘故,已经很久不能进影院了)。那天比较意外的在网上发现了还说的过去的高清资源,于是在一个无聊的晚饭之后,随便看了一下,结果在接下来的这几天,我就沦陷了。

  我的优盘里重新下载了卢冠廷的一生所爱,在隔天去机场接父母的路上,一个人在黑夜里驾车,反复听着熟悉的旋律,仔细分辨若有似无的女声伴音(一度以为是莫文蔚的声音,太像了),心潮澎湃。

  在看见里,柴静问到了歌曲“一生所爱”重复用到的问题,周星驰提到了坚持用这首歌并修改歌词的细节。坦白说国语版的一生所爱效果太差了,我常想或许换个唱功好些的歌手,可能效果会完全不一样的。但无论怎样,当歌声响起的时候,我已经差点泪流满面了,在这个时候,能够有这样的音乐出现,本身就是一个胜利。

  毕竟18年都已经过去了,曾经的美好或痛苦都已面貌全非。对我而言,第一次看大话的时候(貌似是97年吧,央视播的),还是个青涩的高中生:电影看不大懂,只是用心的在暗恋的女孩面前,拙劣的背着爱你一万年的长长台词。今天再听到这首歌,就好像你又看到了那个暗恋的女孩,虽然她已为人妻、为人母,在别人眼中或许普通的不值一提,然而在你心中依然会是和那个紫霞一般的女子重叠在一起。

  岁月变更了容颜,可和曾经共度的时光相比,容颜又哪里值得一提呢?

  有网友评论降魔篇:不过是一群怀旧的大叔,以及疯狂的粉丝自以为是而盲目推崇罢了。我想对我而言,这样的评论也不算错。

  还有人列出了降魔篇的10大缺陷,包括桥段老套,笑点偏低,演技生硬,特效模仿等,其实很多我都有同感。但不同的是,我只是觉得不够好,而在很多人坚持非此即彼的人眼中,这就成了一无是处。或者大多数人都是完美主义者,根本不会接受“瑕不掩瑜”的存在吧。

  说回对周星驰的采访,记得当年功夫搞宣传的时候,央视的沈冰对周星驰做了一个专访。沈冰本来是一个我还比较喜欢的主持人,但那个采访我觉得糟糕透了。沈冰提了很多无趣的问题,还坚持让周星驰模仿李小龙打拳。最后周星驰很为难的比划两下,算是敷衍过去了。那个访问我一直耿耿于怀,我觉得失败的主因是沈冰根本不懂周星驰,虽然银幕上的周星星,牙尖嘴利,行事猥琐夸张,可实际上从各种报道中能够看到,现实中的周星驰,是一个沉默寡言,不善表达,不懂与人交往,总是刻意与人保持距离,充满了不安全感和自卑心态的人。虽然他在工作上,认真到了严苛甚至自我的地步,但内心深处,其实又渴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和认同,所以你和他聊电影的细节、聊他思考的东西,才是他希望和适应的。柴静的访谈或者受节目片长的影响,看起来仍不够深入,但至少与周星驰产生了思想的碰撞,甚至产生了共鸣,与沈冰相比,成功了许多。

  虽然喜欢的、不喜欢的都在说,降魔篇和大话其实是两个故事,没有关系的。可这怎么可能,看了<看见>的访谈,你就知道,就连周星驰都没法放下。故事或许是分离的,但那种情感和对人生、对爱情的思考,却是藕断丝连的。18年前的“爱你一万年”,或许还是一个刻意的表演,可18年后,从唐僧口中再讲出来,又包含了多么浓烈的情绪和人生感悟?

  大话被推崇的原因,是99年开始的过度解读,那个过程我又是亲身参与的,整整一个宿舍为大话痴狂,仿佛一个巨大的宝藏,随时能够挖掘出闪亮的宝石。经历了疯狂背诵“第一次亲密接触”经典台词的经历,忽然发现,大话的经典更是多得一塌糊涂,以至现在随便想想“又升天啦,咦,我为什么要说又?”“你妈贵姓?”“吹个球吹个大气球”……每个台词对应的画面都能在脑海里重现。而关于对台词、对剧情、对演技的解读更是深刻的一塌糊涂。我当年最希望当面问周星驰的一句话是“关于那些深邃的内涵解读,究竟是你们一早就设计好并表现出来的,还是根本就是误打误撞碰上的?”。

  今天这一现象在降魔篇中再现了,关于段小姐就是观音化身;关于鱼妖、猪妖、猴妖各自代表的欲望和我执;关于儿歌三百首和心经的解析等等,很是热闹。只是这次出现了强烈的反对声“那不过是一群人炒冷饭赚点钱,随便搞出的剧本而已,哪有你们说的那么深刻”。

  但是现在我却不会再想向周星驰去求证了,就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对于喜欢的作品,我们只要欣赏好了,至于它是作者厚积薄发还是人品爆发,其实并不重要。

  当然,那些对大话不感兴趣没有共鸣,又或者对大话感用情过深,期待过高的人群,因此而对降魔篇感到失望,那也是很正常的事情。让喜欢的人去喜欢,让愿意解读的人去讨论交流,让不喜欢的人吐吐槽,不是蛮好的吗?为什么非要统一思想,一定要辨出哪个好那个坏。要肯定,就好的无与伦比,要否定,就狗屎不如,这应该就是近年来流行的黑或蜜的根源吧。

  对于传统的儒家思想,估计早都被人丢弃额。可事实上中庸并不是没有观点,没有原则,乃至糊里糊涂不辨是非。真正的中庸应该是清楚的看到一个事物好的一面和坏的一面,兼容并蓄,能够融合在一起,就如太极的阴阳鱼一样吧。

  对于矛盾的周星驰,我想也应该中庸的去看待:他是一个天才的演员,是一个不太友好的合作者;既自我又自卑;思想丰富却拙于表达……所以,他并不是神,甚至还是一个有缺陷的人,只不过他正走在一个超神的路上而已,即便永远无法到达,但不妨碍我去欣赏他、鼓励他。

  最后一个问题,他是不是一个好导演?

  显然离盖棺定论还早,不妨多点耐心,再等等看吧。

标签: 周星驰 还是 天才 出色 导演

抱歉,评论功能暂时关闭!